防疫防骗,教您识破骗局

作者:来源:阅读次数:0发表日期:2020-06-05

就在全国人民为新型冠状病毒担忧之际,有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疫情实施诈骗,消耗社会爱心,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和社会治安稳定。以下为大家梳理近期公安局通报的几个新型疫情诈骗,希望大家筑牢防诈防线,擦亮识骗慧眼。

一、诈骗手段

1.以“网络教学”为名

由于疫情影响,政府统一要求中小学开学延期,并提出“停学不停课”,要求各校开展网络教学。对此,不法分子们通过冒充或盗取老师的微信、QQ账号,在班级群中以收取网络课设备费、本学期学杂费、教材费为名,发送收款二维码,诈骗学生家长转账汇款。

2.以发布虚假股市利好为名

自2月3日重新开市,连续走出了向上趋势,各种国家支持、外资爆买的利好消息不断,其中很多关于本次疫情的消息混杂其中。目前已发现有不法分子向目标客户发送钓鱼短信或邮件,声称提前知道某公司某产品已经有预防病毒的疗效,近期将公布,如想知晓,可加入某某群,联系某某QQ等,再以收取入会费、信息费为名进行诈骗。

3.以旅行团酒店快递退费为名

不法分子借口受疫情影响旅行合同取消、酒店押金退还、快递滞留补偿或取消邮寄退费等,向用户发送虚假通知信息,诱导用户提供银行卡相关敏感信息,盗取卡内余余额。

4.以冻结信用卡为名

不法分子给金融消费者发送短信称:该客户的信用卡因违约欠款,将纳入征信系统,并被列入黑名单!让客户及时致电客服、办理解冻。客户未经验证便拨打了短信内预留的“客服电话”。客服接通后客户信用卡现已被冻结,需向自己名下的一张银行卡存入与欠款额度一致的钱款以“验证还款能力”。客户转款后,“客服”又称银行要验证客户账号的“安全性”,向客户索要了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,随后客户被诈骗。

5 .疫情爱心捐助

冒用红十字会、医院或者民政部门名义,向用户发送“武汉疫情爱心捐助”等虚假公益信息,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。

6. 强制“体检”

在火车站、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寻找外来人员,以疫情期间强制“体检”才能乘车为由盗取财物,或以办理“健康证”为名骗取钱财。

二、如何防范疫情期间的诈骗行为

做到四个一律:收到信息一律官方验证!退改一律使用正规途径!索要“密码、验证码”一律拒绝!推销特效神药一律不信!

做到四不原则: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汇款、不转账。凡是遇到以下情况,电话一律挂掉:谈到银行卡 谈到中奖、回扣;电话转公检法 短信点击链接 陌生人发链接 提到安全账户;家属出事汇款 提到家中地址;

疫情当前,务必提高防范意识:网上购买防疫用品,到正规购物网站;提到汇款、转账、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,提高警惕,谨防上当受骗;一旦被骗,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。

 

文章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


  • 上一篇:“金融消费者权益日”宣传手册(2017)
  • 下一篇:加强账户管理 完善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、反逃税监管体系
首页 | 搜索
  • 搜索
  • 关键字查询:证券、股票、基金、债券
首页 | 投资者园地 | 反洗钱 | 公司宣传
文章详情